|
与上司同乘电梯时巧妙交流 |
|
2009年4月20日,已点击:33942次 来源:北京青年报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关闭窗口] |
当你立在电梯前,正边等着电梯下来或上来,边顾盼着自己的“镜像”时,突然映出上司的影子。你硬着头皮与上司一同进入电梯,发现更糟糕的事情是:电梯里只有自己和上司两个人。在这个五尺见方的空间里,立马弥漫着尴尬的气息。在到达你办公室的十几秒、最长不过几十秒的时间里,似乎比平日里的半小时还要漫长,“我该说些什么呢?”你的大脑飞快地旋转着。殊不知,你的上司跟你一样,也在试图找寻着话题,因为他也是人,也能感觉出那种尴尬。
当记者在采访中问及此题时,多数人开始并不以此为题,或不知所答。但细想下来,还是有些东西值得思索。
通成推广有限公司赵婷:说什么?!也就是“您好!您去哪儿啦?”“您周末去哪儿玩啦?”等等,然后就是等着上司回答,有必要插上一句就插一句,没得插就光听着。反正他不先说,我也没什么好说的。没准上司正琢磨着什么重要事情,打断了人家的思路可就是礼多人自怪了。反正也就那么短的时间,挨过去,也就没什么了!
记者点评:看来这位赵小姐并没有遭遇过这种“电梯里的尴尬”。如果实战演练一下,也许就会觉得那段时间没那么好过了。
科锐职业发展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勇:虽说公司人数不多,但终归以我为首。如果与我同处一梯,员工肯定多多少少会有威压感。我不会在电梯里谈论很正式的话题,而会以轻松的语气聊些家常,比如,对外地员工就会问:你租的房子条件好不好,价钱贵不贵,现在天气热,有没有安上空调等等,或是经常去哪吃饭啊?再加上一句:“有什么好地方,可别忘了叫上我啊!”气氛肯定会缓和许多。其实,有时候遇上平时就沉默寡言的员工,我心里也犯紧张,不知该说什么好。你的问题倒是提醒了我,平时就应注意收集员工的一些基本情况,以做“谈资”。也许,利用共处电梯的短暂时间去关心一下员工,没准就是事半功倍的事儿。
记者点评:不知道这位总经理跟随员工去他们发现的好地方吃喝玩乐时,会由谁来付账?原来,上司遇到员工也有害怕的时候,看来事有两面,人有两性。如果身为上司,都能想到在非工作的环境下关心一下下属,这种感觉倒是比在工作中的嘘寒问暖来得真实。
上海西门子公司齐文飞:就在前几天,我在等电梯时就突然撞见了总不在北京的老板。时间是10点已过,我肯定是迟到了。老板先开口发问:“是不是又去见客户了?”赶忙就势回答一个是。“去的哪个客户?见的谁呀?”没想到,老板谈性甚浓,非要“打破砂锅”。灵机一动,说了一个跟老板也有点儿联系的客户名字。随着电梯门的严丝合缝,只有两人的空间显得愈加沉闷,突然想到提到的那个客户刚刚兼并了另一家网站,于是向老板提起,老板很吃惊的样子:“是吗?什么时候的事,我还真不知道。”为了拖延时间,我反问:“您不知道吗?客户今天还跟我提到您呢。”所幸,我们到了,我按住开梯钮,请老板先行,暗地里松了一口气,有种外面的世界真是大的感觉。
记者点评:看来,做市场的的确反应灵敏,不光面对客户时需要,面对老板时同样需要。在电梯里说些与老板相关、老板又知之不多的事情,会给老板留下不错的印象喔!
某咨询公司的副总经理陈默:身为下属,也许不会期望去跟上司闲聊,尤其是跟这个上司很生疏时,“最好你也少跟我说话”,这也许是下属的潜台词,因为言多必失,谁知道我随便说的哪句话就惹下了祸根。当我在电梯里遇上老总时,会做一些休闲式的汇报、请示,因为电梯毕竟不是正式的地方。虽然我们总是希望与自己的上司做朋友,但距离是不容易超越的。
作为上司,我的问法永远是休闲的,也就是一些礼貌性的问题。你也不应该对着下属夸夸其谈,聊聊南联盟、国际周、马尔代夫等,可能会引起歧意:“为什么跟我聊这些?是不是有点什么别的用心。”你的多话,可能会引起下属的“多想”。因为东方人都讲究含蓄,一个标点都要琢磨半天。当然,如果下属见到我时,沉默不语、满怀心思,我会在工作时故意找一点事情去沟通一下,“最近怎么样?心情好不好?”先套他的话呗!
记者点评:陈默先生的身份有些特殊,既为管理者,也有顶头上司,他似乎更能理解身为下属的心情,也告诉我们言多必失的规则。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的周围都有磁场,当并非关系密切的人“侵入”这一磁场时,人体磁波会受到干扰。在不经意间,就生成了不自在、紧张与准备好反击的情绪。因此,不管你身为上司还是普通职员,在共处于电梯间狭小空间时,更不可挨对方过近。心理学家称:身为下属的你最好站在电梯口处,以便在开关电梯时为上司服务;身为上司的他最好自觉地“缩”在对角处,以使得两人的距离尽量最大化,并卸下下属心理的负担。
|
◆
本类相关信息 |
|
|
|
|
最新公告 招考 资讯 |
|
|
|
|
|
|
|
热点专题调查 |
|
|
|
|
|
|
|
图片新闻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