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月 让我们走出就业困扰 |
|
2008年1月18日,已点击:23895次 来源:中华英才网职场讲坛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关闭窗口] |
六月到了,学校的毕业气氛也越来越浓。和往年一样,这里有一张张的脸,充满喜悦、悲切,憧憬、不舍;和往年一样,无数毕业生踌躇满志,踏上征途,也有相当一部分人,错过了一波又一波的招聘高峰,或是大浪淘沙剩下来的,不知道选择什么样的工作,仍在痛苦、困惑着。
走出困惑的两条途径
lorrain是2007届本科应届毕业生,专业是应用化学。为增加求职竞争力,特地修了第二学历商务英语,然而要强的她眼看着同学一个接一个的拿了offer,自己却一直迷茫,不知道该找什么样的工作。这是典型的就业困扰问题,像lorrain这样到六月仍工作没有着落的人不在少数,值得注意。究其缘由,主要的原因有两个:1、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2、对于什么叫成功想不清楚。
解决方法,对第一个原因,只有靠自己解决。个人可通过对自己的分析反省,也可以借鉴一些测评工作,也可向职业规划师求教,搞清楚自己的兴趣在哪里,优势在哪里,再结合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加上自己的专业选择好职业方向。
了解自己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对自己的一生都是受益无穷,早一天解决这个问题,少走一天弯路。对第二个原因,什么是好工作,什么样的工作是成功,怎样才算成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有没有普遍得到认可的?肯定有,是不是金钱、荣誉地位?不一定。中国有十几亿人,人人都渴望成功,如果都将成功定义为金钱、地位、名誉,那就没多少人能快乐了。成功有外在的标志,但更需要内心的满足,了解自己的真实愿望,做好自己才是成功。
找准自身资质与工作的匹配点
毕业生可以说很多缺乏对自己的必要认识。找工作,要么跟风进大公司大企业,要么为家庭考公务员,很少有从自身角度认真考虑是否与工作匹配,匹配度多大,造成很多的盲目性,这为今后的困扰无疑埋下了隐患。
人有先天的资质,也有后天的努力,到底谁更重要?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复。随遇而安的人会说,先天资质很重要,我没那资质,干不了那工作,还是算了吧。喜欢拼搏的人则会说,我不信邪,只要我肯努力,没有干不好的工作。大部分人会赞同后者的观点,相信努力,相信凭后天的艰苦学习必然会有所得,这是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值得鼓励,但是它忽视了对自身的认识,有时候会陷入盲目打拼的状态,可以说对自己是不负责的。
有个故事曾给笔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个文学爱好者,拿着自己的稿子找到一位著名作家的家里,让他给自己一些建议。这位作家看了稿子后对他说,你不适合做文学,我劝你还是做点其它吧,趁现在年轻,还有奔头。这个年轻人默然而退,几个月后,他给作家发来了感谢信,感谢作家对他说了真话,因为前面他问的几个人中,都说他文章尚可,但不足较多,要多努力。努力固然会有提高,但他不是那块料,再努力也努力不出什么名堂来,不如转行干的其它。
年轻人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在业内小有名气。他回忆,也许当初作家没对他说真话,也像其他人那样,客气地勉励他继续努力,他也许没有现在的成就。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说的是每个人都有特殊的资质,适合从事不同的工作,找准不同资质和工作之间的匹配,才能更好实现自我。当然,在找到这种匹配后,紧接的知识学习与经验积累是必不可少的。
走出自卑的阴霾
无疑,在残酷的找工作拉锯战中,内向的人处于下风。
多次的碰壁、失败,往往让内向的人怀疑,是不是自己能力的问题。来中华英才网职场讲坛求教的lily自称:我性格过于内向,经过三年多封闭式的学习,等我再次步入社会却发现已是物是人非,和我同龄甚至比我小的人都已经能独挡一面了,我变的更加没有自信,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求职屡次失败,家里经济面临危机。年龄的危机、能力的危机使我每天处在痛苦当中,以前的我自信、乐观,是公司里的开心果,领导心目中最优秀的员工,而这些再也无法找回。我知道是自己的心态导致现在的结果,请问专家我如何通过其他一些途径走出阴霾,重新找回自信?
其实性格内向不是缺陷,有些工作需要性格内向的人来做。自信来自于哪里?自信来自于对自己负责任,过去成功的经历也是帮助恢复自己的因素。由于社会的原因,就业比较困难,但不要和别人去比,这样只会更加困扰。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反省自己,就会找到自信。
把擅长的事情做好
有位中专学历的求职者,多年来主要供职于各类企业的市场、行政\财务\质管部门,自己也创业过,这些经历使他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对把握市场动态、广告宜传、客户心里及维护客户关系、市场情况调查及分析有较多的了解。但在一次创业中他将个人积蓄全部用完了,眼见着年龄逝去,事业难成,凭现有学历也难找一份合适的工作,他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其实对于什么是合适的工作,对不同的人、不同年龄段的同一个人,答案是不一样的。这位求职者现在最迫切的是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不管是自己创业还是打工,要把自己擅长的工作做好做精。机会总是在不断的努力中出现,并且理想的职业状态也是一个不断努力过程,要重新对适合自己的工作进行思考。
【作者介绍】徐崟彬,南京大学法学学士和北京大学应用心理学理学硕士,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总裁。拥有八年的证券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先后参与、负责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的人力资源咨询项目和2004年的职级改革项目。主要负责胜任力模型、绩效管理、职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工作。曾从事投资人投资行为、投资心理素质与投资绩效的比较研究,具有国际性学术和实用价值,填补该领域的国内空白。
6月12日,徐崟彬先生应邀作客中华英才网职场讲坛,就“HR管理新思路”这一话题作了探讨,同时回答各位网友的提问。本文系自徐崟彬先生问答实录整理出。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作者与中华英才网所共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华英才网职场讲坛)。
|
◆
本类相关信息 |
|
|
|
|
最新公告 招考 资讯 |
|
|
|
|
|
|
|
热点专题调查 |
|
|
|
|
|
|
|
图片新闻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