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实习面面观 |
|
2009年2月9日,已点击:28922次 来源: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关闭窗口] |
盘点2007年才市风云
盘点2007年企业招聘
盘点2007年职业规划
盘点2007年高校就业
盘点2007年就业政策
盘点2007年大学生实习
盘点2007年大学生创业
盘点2007年大学生求职
中华英才网2007职场与求职大盘点
今年贺岁档电影最气势汹汹的听说是《投名状》和《集结号》,一部讲手足相残,一部演战争风云,似乎都没有多少“贺岁”的味道(除非他们也能拍得像《无极》、《夜宴》那样)。
倒是和2007年的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应景,不知道2007年的大学生实习又该当如何,让我们从这一年和实习有关的新闻事件中看一看“片花”吧。
实习经验也能“共享”
有求职者对记者说“系内同专业的学生共有120多人,每人都有至少一次的实习经历,只要大家愿意共享,每个人就会有120多次的实习经历”。原来,他们整个系都是这样操作的。只是该位求职者被企业识破,图呼“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实习经验(经历)苍白甚至空白,是许多应届毕业生心中的伤痛。以往常见的方法有“临急抱佛脚”——到父母亲戚的工作单位混个证明;或者“以次充好”——把实习期夸长,把实习工作夸大;或者“借实习”——把的实习经历写到自己简历上。而“共享法”可谓把“借实习”实现了“集团化”、“规模化”和“专业化”。如果仅仅是把实习经验分享交流,那是应该鼓励的,但把实习证明(鉴定)和推荐信都“照单全收”,也算2007年值得一提的“新事物”。
实习经验都需要共享,实习经验都能共享,是无奈?无知?还是无赖?或者兼而有之。只能用最流行的汉语慨叹一声:“饿滴神啊”!
暑期实习渐成二号主角
以往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就像农民种地,而且种的是“两季稻”。秋天播种,冬天收割,春天再播一次种,夏天在收割一次。今年可大不同了,春夏不仅要做毕业生的工作,还要为下一届的暑期实习忙碌。以往高校只是“偶尔”发布一些实习信息,现如逐渐要把一年一度的暑期实习当成“重点工作”,同济大学、上海大学的实习招聘会已经常规化,上海财经大学的“启明星”实习计划已经推行了三年。
而且不仅高校忙,全社会都忙起来了。成都今年首办“大学生实习招聘会”;广州大学城首场实习生招聘会据说“万人竞聘300个岗位”;上海、北京等地的实习招聘会早已不是“新闻”。今后恐怕还会有更多城市“效仿”。值得一提的是培训机构“鸿仁堂”组织的名校联合实习生招募会2007年已是第二届。
暑期实习,已经从“跑龙套的”上升为“男(女)二号”,终于混成“角”了。海外实习:世界是平的
当大多学生还在为简历的空白发愁时,少数分子已经悄悄地走出国门了。还真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据说今年的海外实习真有点“热”。实现海外实习的途径大致有两种,一种为校方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国外大学的交流/交换生计划,例如上海大学与慕尼黑大学、法国里昂大学等高校对应选派实习生,由校方为他们推荐在德国、法国的实习岗位,该项目已经举办了三年。而另一种途径为参与非营利性中介协会举办的海外实习生计划,2007年海外实习生项目招生的中介组织有国际经济学商学学生联合会(AIESEC)、中港实习生协会、国际大学生实习交流协会(IAEST)、“迪斯尼课程与实习项目”、国际设计与文化交流网络(IDCEN)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CPA)等。这些项目可能需要支付一定费用,但实习通常也是带薪的,更重要的是他们提供了走出去的渠道。
《世界是平的》讲述全球化语境下的经济和管理故事,海外实习之兴起,无疑也是“世界是平的”的有力佐证。
雇人上课显无奈
从前只听说过“代课老师”,今年却冒出了“代课学生”,而且还“成行成市”。今年部分高校论坛和天涯、校内网等热门网站纷纷出现“为了实习雇人上课”的帖子。据说一课时十五元,雇多了还可以“买二送一”——雇两课时可以赠送一课时。受雇者的职责就是点名时“喊到”,如果需要抄笔记和写作业服务则另外加钱。
一般公司招聘实习生都是因为日常工作的需要,而不是为了“培养人才”,所以通常都会要求实习生每周能够上班两到三个整天,这给尚未毕业的学生出了难题。如果不实习将来就业竞争就可能处于劣势,如果实习很可能课程通不过,于是“上课影子”的需求就出现了。
专家说“作为一名学生,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应该以学业为重”,似乎雇人上课都是学生的错。难道高校就不需要反省?第一,号称“学分制”改革都那么多年了,为什么不能实现让学生在课程安排上作调整呢?看来,我们实行的是学分“制”——制约的制。第二,如果学生不听课都能通过考试,似乎实在没有上课的必要,全日制改函授或者电视大学或者网络学习或者“自考”算了。
既然实习是就业市场的需要,高校何不将这道门打开,非要逼学生走“旁门左道”?
食之无味的毕业实习
11月的《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题为“一个大四学生的困惑:我们的教室为何空荡荡”的学生来信,信中说“大学前三年已把课程修满,大四一年基本处于不用上课的状态”。抗战时期“偌大的华北容不下一张课桌”,失业年代全国的大学却只剩下课桌。就业与学业的关系越来越“矛盾”了,专家说是就业影响了学业,就业难使得学生人心惶惶,不管大四还有没有课,教室都是空的。但为什么就不能从学生的角度说,是学业影响了就业?实习,更确切地说毕业实习就是很典型的一例。除医科、师范和少数理工专业外,大部分学校都把毕业实习放在毕业学年的下半学期。而学生求职从上半学期就开始了,下半学期才会发生的实习经验帮不上忙,为了不变成“应届失业生”,他们必须得在求职开始前自己把实习经验补上,于是就会出现“雇人上课”一幕。到下半学期已经找好工作的学生会选择“享受生活”,还没有找到工作的学生则继续奔波在求职路上,所以不管学校怎么“加强管理”,毕业实习确定一定以及肯定是名存实亡的。
如此形式的毕业实习已经不是一般“鸡肋”了,而是被狗啃过的鸡肋,做“鸡骨浆面”都嫌瘦。教育部官员表示“无评估机制高校就不能发展”,如果教育部能够在评估机制中加一条“毕业实习不能安排在大四下学期以及大四”,高校的发展一定会更快,起码“应届失业生”会少很多。实习的WEB2.0:网上实习
虽然课程还不能“网学”,但实习却可以网上进行。一家叫做“任务中国”的网站于7月份推出了“大学生暑期网络实习活动”。任务中国特邀TOM、当当、迅雷、百度等众多名企,提供一系列文稿撰写、数据统计分析、策划、广告设计、网站建设、软件开发等适合在校大学生参与的任务,学生通过网上领取任务,完成之后再通过网络上交,优秀的任务完成者既可以获得酬金还可以正式到企业中去实习。
网络实习解决了学习和实习时间上的冲突,而且显而易见,网络实习的任务偏向创意和创作,可以说是实实在在的“创新教育”。
名企实习:通向名企之门
实习有三层境界,第一层点缀简历,第二层积累经验,第三层叩开名企之门。
首先,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把“招聘实习生”作为提前选拔新一届应届生的重要手段,招聘来年的新员工优先从暑期实习生里挑选,甚至直接“内定”。而应届生毕业时段的招聘反而显得带有“做秀”的色彩。GE、IBM、微软、宝洁、联合利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飞利浦和顶级咨询公司和投行,基本上都有固定的暑期实习生招聘计划,通常每年的三月份就开始接受申请,五六月份面试,等大部分学生考完试,意识到要找实习的时候,它们的招聘已经结束了。企业那么做,招的就是那些最有意识,能够长期关注企业动态的学生。俗话说“笨鸟先飞”,在实习招工作这件事上,却是“好鸟先飞”。
越来越多国内名企也加入了暑期“抢人”者行列。
其次,名企实习往往成为名企之间互相“承认”的一种证明。知名企业管理规范,选拔严格,而且应聘者多。学生能够通过层层选拔,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进入知名企业实习,已经证明了他的能力和素质。所以,在知名企业里做过什么可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通过了选拔。
据称,2007年知名企业一个实习岗位应聘者超过数千人,不过,如果和正式招聘相比,该数字还不算“恐怖”。
论语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通过对2007年大学生实习的盘点,我们发现孔子他老人家说错了,应该是“学而实习之,不亦难乎”!
编辑:Megan |
◆
本类相关信息 |
|
|
|
|
最新公告 招考 资讯 |
|
|
|
|
|
|
|
热点专题调查 |
|
|
|
|
|
|
|
图片新闻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