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让“注水”简历误前程 |
|
2007年9月4日,已点击:24497次 来源: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关闭窗口] |
眉山人才网/洪雅人才网/彭山人才网/仁寿人才网/青神人才网/丹棱人才网/四川人才网/乐山人才网/眉山劳动力市场 据一项调查显示,超过30%的大学生认同"在求职时提供虚假信息"的做法,66%的大三学生赞同"简历不造假,典型一大傻"的说法,因此,我们有必要提醒--- “优秀班干部、精通计算机、英语过六级、多次获奖学金、各种获奖证书、还有让人羡慕的成绩单……”近一段时间,在招聘会上采访,笔者发现很多这样的求职简历。 然而,情况是否如简历上所说的一样呢?大学毕业生中流传的一句玩笑话“简历不造假,典型一大傻”,似乎可以说明问题。据了解,大学生求职有两股风气令人忧虑,一是求职简历包装“豪华风”,一是求职简历内容“注水风”。 个人简历,被很多大学毕业生视为“敲门砖”。在招聘会上,笔者注意到很多大学生的求职简历渐趋务实,但仍有毕业生认为,能否敲开心目中理想企业的大门,首先得看简历是否能“打动人心”,为博得用人单位的好感,他们不惜夸大其词给自己的简历“注水”:在描述自我能力时,基本上是无所不通,有英语四级六级证,能熟练应用计算机,会使用OFFICE、WORD、EXCEL等软件,可稍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WORD、EXCEL”是“OFFICE家族”的两个软件,三者根本不能相提并论;把别人的证书经过电脑处理,贴上自己的照片当作自己的,无中生有、生编硬造……据一项调查显示,超过30%的大学生认同“在求职时提供虚假信息”的做法,66%的大三学生赞同“简历不造假,典型一大傻”的说法。 大学生求职心切完全可以理解,然而,少数人不惜以牺牲诚信为代价美化自己的现象,不禁让人感到担忧。有专家指出,它首先会造成一种不公正的就业环境,使真正优秀的毕业生不能脱颖而出,而凭借造假的毕业生则可能蒙混过关,进而给用人单位带来损失;其次,一旦大学生“造假”成为普遍现象,就会造成整个群体的诚信度降低,使社会对这一群体产生不信任心理,这种看不见的危害后果是无法估量的。 大学生给求职简历“注水”究竟为何?“现在毕业生很多,各地举办的‘人才市场’基本上都是‘买方市场’。”一位前来应聘的某高校应届毕业生说,他认为就业难、用人单位片面要求人才高素质是简历“注水”的根源。如很多企业虽根本用不上英语、计算机,可在招聘要求中偏偏写上“英语六级、计算机国家二级”等,面试时也不对此进行考察,如自荐材料中没有这些“硬件”,就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再说,谁都想在找工作时能有不同于他人的地方,至少不能比别人差。一位姓杨的同学对此直言不讳:“简历‘注水’,跟社会风气有关。不是有那么多的干部在用各种假文凭吗,他们的学历、经历可以造假,学生当然可以效仿。” “质量和信誉是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真正竞争力。”有专家认为,大学毕业生一定要实话实说,给用人单位一个真诚可信的感觉非常重要。要知道,对招聘者来说,求职者的人品永远是第一位的。在招聘现场,某公司负责招聘的王小姐说,她看重的是求职简历中的毕业证、实际能力,对于提供的各种获奖证书、推荐表和鉴定书只是作一个参考材料。她会从应聘者的言谈举止以及他们处理事件的细节中去判断这个人的人品及能力。如果通过面试,则证明应聘者有一定的能力和潜能。不少用人单位也表示,简历重要,能力更重要,大学生的简历只要把个人情况、特点、能力和专长用精炼的语言列出来即可,没有哪个人力资源经理有时间去欣赏冗长的“繁历”。 当然,对于目前大学生简历“注水”现象,我们不能一味地责怪大学生。有关专家认为,它折射出社会的诚信体系出现问题,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一方面大学生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树立诚信求职的理念;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要树立正确的用人观,不要因“人才高消费”误导大学生;高校也应当切实担负起责任,引导和教育毕业生讲诚信。 编辑:李健海
来源:河北日报 |
◆
本类相关信息 |
|
|
|
|
最新公告 招考 资讯 |
|
|
|
|
|
|
|
热点专题调查 |
|
|
|
|
|
|
|
图片新闻 |
|
|
|
|
|
|
|
|